“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今天我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视觉角度,给大家汇报我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体会。
一、以学促知,筑牢信仰之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我不断提升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补足精神之“钙”,疏浚思想之“源”。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328页,《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讲话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方面提出新时代铸魂育人的根本遵循。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 “六个要”要求,以及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坚持“八个相统一”要求。这是一整套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组合拳,体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深化了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着厚厚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那些独特的语言风格,那些意味深长的话语,发人深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让我明白,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教书育人是我的初心,传道、授业、解惑是我的初心,忠诚教育事业,有责任的信仰之心是我的初心,对教师这个称谓有敢于担当的敬畏之心是我的初心,尊重学生,对学生关怀备至的仁爱之心是我的初心;爱是专业,爱是教育,爱是责任,也让我明白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有情怀的事业,坚持用生命唤醒生命,用激情唤醒激情,用理想唤醒理想的爱与责任的教育情怀。也让我时刻警醒自己,时时处处,记住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一个铸魂树人的职业,是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事业。
二、以知促行,把稳思想之舵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深切地知道立德树人决非一日之功,我在教育教学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以史为镜,鉴照未来。历史教育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对于传承历史记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好红色基因代代传活动,开展好中国道路自信系列活动,开展好团队主题活动,精心组织每周升旗仪式,开展好党史、团史、队史、历史教育活动,开展好祖国在我心中,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制度自信。
读万卷书,浸润书香。“腹有诗书气自华。”师生都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成就才华横溢,精致高雅生活。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组织好经典诵读,组织并开展好全民阅读进校园,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文化自信。
党建引领,队建跟进。一是在党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团支部、少先队活动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实施党员教师帮扶结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是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党员、团员、队员开展助力脱贫攻坚等行动。
三、知行合一,扛起担当之责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自觉肩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进一步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争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秉承为师之道。 每个人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启迪。教师既要精于“授业” “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要始终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守住初心,自觉淡泊名利,把传承知识、塑造灵魂、实践理想作为最高追求,以言传道、以行垂范。
涵养为师之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直接、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以德润身、以行立教,甘当人梯、乐于奉献,以灵魂影响灵魂,以人格引导人格,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导给学生,做爱党爱国的示范者,做美好价值的弘扬者、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
锤炼为师之艺。唯有“学高”方能“为师”。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恪守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成为精于教学、善于育人的行家能手。做有温度的教师, 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真理、真言、真行教化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
事业发展,系于教育;三尺讲台,攸关未来。推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人民寄予的期望,让我们进一步坚守初心、牢记职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创我区教育事业新局面,为龙马潭区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水平开放先锋区提供更多支持、贡献更大力量!